地方特产
地方特色名吃——陕州大营刘氏麻花
来源:资源开发科 发布时间:2019-12-11
大营麻花因源于古陕州(今三门峡市)大营而得名,大营麻花始于清朝,距今已有六百年历史,大营麻花全为硬面,配料独特,手工制作,为我们的老祖先独创,其独特的配料和口感,有别于天津、山西、陕西等地麻花,成为享誉晋、陕、豫"金三角"地区极具特色的传统食品。陕州大营麻花长尺许,色泽柿红透亮,有棱角,香甜可口,黄焦酥脆,久放不干,营养价值较高。基本配料为精面、食盐、鸡蛋、糖等,分为甜、咸两种,均为硬面和就,具有"香、酥、脆"之特点。新中国解放后,大营麻花经三门峡市饮食服务公司厨师蔡元贵改进,制作技术和配料工艺大为提高,形成独具一格的"大营麻花"。
1958年周总理视察大营时,对大营麻花这样评价:“这种食品没有牙的人都可以吃”。
2001年9月27日,带头人刘和平邀请刘福禄老先生炸出一根长2.66米,直径0.3米,重达88公斤的巨型麻花,冲击吉尼斯世界麻花记录,并获成功,中央电视台"讲述"栏目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作过专题报道。
大营麻花的起源和一个动人的传说有关。据大营村中老人回忆,明末时,大营一带毒蝎横行,危害甚广。遭毒蝎蛰者约有半数不治而亡。人们为了诅咒蝎害,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天,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,扭成毒蝎尾巴状,油炸后吃掉,称之为"咬蝎尾"。